“我每天的早餐都是自己准备的,有一粒苹果、一粒橙、一碗日本黄瓜沙拉、三汤匙燕麦加半条香蕉”。

这样的早餐,听起来非常健康,自律性之高令人感动。

可是,这是出自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早餐告白,难免令人抓一把冷汗。

那天,医生转介一位相当自律、注重养生的糖尿病患——S先生给我,要我“调查“其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高居不下的原因。

糖化血红蛋白能一窥糖尿病患者过去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是否及格。

根据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,糖化血红蛋白最好少于7%,才能预防糖尿病慢性抑或急性并发症。

这位糖化血红蛋白高达7.5%的S先生,他所引以为傲的水果早餐,就是让他血糖控制不佳的元凶之一。

绝对不是食物选项的问题,是分量有错。

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是一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分配。

S先生在早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已经高达4至5份,比起应该摄取的2至3份碳水化合物高出一倍。

因此,我建议他早餐食物选项依旧,但把苹果及橙挪后至午餐晚餐时分开吃,避免血糖飙高。

另外,S先生也有进食时间间隔太长的问题,下午一点午餐,晚上九点才吃晚餐。

这八个小时之间,S先生没有吃任何东西。

S先生每天准时六点下班,为何还要等到九点才吃?

原来傍晚他要带孩子去公园做运动,耽误晚餐。

我笑问S先生:“你都不会饿吗?” 

S先生答:“会啊,非常饿!”

糖尿病患者最应该避免的,就是等到饿了才吃。

当糖尿病患感觉到饿时,表示体内血糖已经非常低。

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过低,过后再进食时血糖就会像摇摇(Yoyo)突然弹高,血糖又怎么会控制得美呢?

因此,S先生应该在下午四五点,即使不饿也要吃一些零嘴果腹,即使一片面包、三片饼干、一杯燕麦、一份水果、一小条黄瓜、一粒水煮蛋其中一项也好。

更何况,S先生待会还要运动,需要吃点东西补充血糖。

糖尿病患者是应该做适量的运动,让血糖控制良好。

然而,血糖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合运动。

S先生在运动后需要特别注意可能会有低血糖症(Hypoglycemia)的风险,尤其他运动前没有进食。

严重的话会导致精神错乱、癫痫、昏迷甚至死亡。

发生低血糖症的急救方式可以马上吃几粒糖果、半杯果汁、一小片巧克力或一汤匙蜜糖。

除此,也鼓励糖尿病患者购买血糖仪(Glucometer),方便自己在运动前量血糖,确保血糖介于5.6 mmol/L至13.9 mmol/L之间才适合运动。

血糖超过13.9 mmol/L时,同样不适合运动,会有脱水与酮酸中毒(ketoacidosis)的风险。

糖尿病患者若要知道自己吃什么对影响血糖飙高,进食后两个小时量血糖,这种实际性的实验方能时时刻刻了解自身状况,吃得安心。

S先生的例子就像一本教科书,提醒我们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注意到的饮食治疗常识。

不过,没有任何一套饮食治疗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,毕竟每个人的身体机能不同。

其实,即便不是糖尿病患者,也可以遵循以上的饮食知识分享;

预防糖尿病是从每一刻都吃得健康开始。